2010.01.30 Allen
网络上习惯把 Intel 叫做牙膏厂,因为每次产品的更新换代就像挤牙膏性能提升很有限,据说并不是技术不够而是这样一点点释放研究成果能创造更高价值。这些年来感觉 Apple 也慢慢变成了牙膏厂,这几年的发布会经常会看着睡着,通宵看发布会然后激动好几天的乔布斯世代一去不复返了。手机自 iPhone 7 用坏后换成了安卓,最新一代的 MacBook Pro 更新也乏善可陈,在用的 2015 款除了最近电池报警告需要维修外感觉还能再撑五年。有时候不禁想:电子产品的更新越来越快,为什么自己每过几个月就总忍不住要为这种挤牙膏式的新产品掏钱呢?
有一种阴谋论认为,当下世界的方方面面都在被资本牢牢左右着。证据是,全球变暖等环保话题从人们视野里淡出,知识分子群体失声,政坛右派当道,消费主义盛行。人们不论阶级似乎都被卷入一种资本主义强迫性的焦虑中,惶惶不可终日。想起一篇自己十年前写的文章,分享给大家一起反思。
四十多年前,两个名字都叫史蒂夫的年轻人决定一起创业,为此他们变卖了当时最有价值的家当:史蒂夫·沃兹涅克的惠普计算器,和史蒂夫·乔布斯的大众汽车。1976 年的愚人节,即将改变世界的计算机和数字娱乐巨头——苹果公司在车库成立。
谈起苹果精神,大家首先想到的是 Think Different,一种不折不扣史蒂夫·乔布斯的天才式叛逆。这种对现状的反叛,对完美的苛刻执著,对产品的高雅艺术品位,对市场的敏锐嗅觉,抛开些许无奸不商的狡诈气质,一度力挽狂澜带领濒临破产的苹果公司走向世界第一消费电子股的神坛。但是今天,我想跟你们谈谈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史蒂夫精神——苹果公司的另一位创始人史蒂夫·沃兹涅克。
Steve Jobs and Steve Wozniak working in their garage. ©Apple Inc.
1977 年,世界上仅有少数人同时具备硬件、软件、电子设备和电路布线等知识。因此,那时的史蒂夫·沃兹涅克是个当之无愧的奇才。他一手设计了苹果 I 型和 II 型电脑,推动了全球个人电脑的普及应用,迫使 IBM PC 于 1981 年面世,几乎仅凭一己之力改变了整个计算机行业。技术奇才和商业奇才的合作造就了当下的硅谷神话。
1985 年,这对相辅相成的创业伙伴,最终却因为理念不合分道扬镳。沃兹涅克带着对技术理想的坚持离开了苹果,留下乔布斯一人独自演绎苹果的商业传奇。
在硅谷,要赢得好名声远比赢得大把金钱困难得多,但如果在硅谷还有一位大家公认的“好人”,那么这人肯定非沃兹涅克莫属。他盼望着摩尔定律尽快寿终正寝,使每一台个人电脑都像课桌一样用上 20 年,使孩子们都能人手一台。显然当下世界的时间线并不是沃兹涅克设想的那一根。
资本主义企业为了追求利润,需要不断创新技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因而可以增加利润或降低价格),开发新产品,占有市场,乃至创造市场、创造利润,资本的周转也可以加速。
一种产品才刚使用不久,就要更换新产品,对于绝大多数使用者而言,并不是出于需要而更换新产品;而是由于旧产品不再继续生产了,新产品有优惠或者折扣(吸引人们去试用),或者为了和别人的产品配合等原因,才更换的新产品。
流行商品变化更快,每年四季都有新产品问世,即使只是为了跟上流行,每一季都要添购新产品。企业创造流行以促销商品、创造利润,流行风与企业利润不可分,所以流行美学是一种资本主义美学。商业广告在此占了关键角色,广告旨在传播关于流行和商品的讯息,有时甚至可能带领流行,所以广告美学也是一种资本主义美学。──《后物欲时代的来临》
由此可以看到资本主义的创新其实是为了发展新技术、新产品,加速产品报废速率,增加利润,加速资本周转等相关的目的。